(盖章版请见附件)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职业道德,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德法兼修,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积极投身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
(二)培养特色
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十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社科法硕”办学模式。
1.发挥中国社科院科研优势,探索构建“科教融合”办学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我校法律硕士的培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强大科研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中国社科院“师徒制”的经典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习和导师指导等环节实现全面贯通,使法律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科研工作,使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了解国情、增长见识、掌握方法、培养才干,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2.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培养理论功底深厚与实践能力强的法治人才
法律硕士的培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职业道德,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积极投身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
3.深化国际交流,着力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我校法律硕士的培养突出适应国家法治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特别加强对“一带一路”高端人才的培养,对涉外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包括加大对国际组织法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港澳台法律人才的培养。持续拓展与海外一流法学院、法律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交换项目、学分项目、学位项目、海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此外,学院专设法学学科国际交流基金,实施学生国际化项目,包括“卓越人才海外学位项目”“海牙国际法院暑期项目”“学生暑期海外游学项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项目”、“赴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实习项目”,进一步增加到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构和组织实习或者任职的人数。
(三)学位标准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崇尚科学精神,恪守法律职业道德。
2.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分析方法和职业技能,具有撰写各类法律文书以及相关公文的写作能力。
3.能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活动的能力,达到法律实务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研究生学习期满,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培养环节,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开题,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通过学术规范检查。
二、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2月,我校法学院共有在职教师160人,其中教授68人,副教授60人,讲师31人。在职教师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1人,在职学部委员4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指委成员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议组成员5人。法学院多名教师获得重要荣誉称号,包括改革开放四十年先锋人物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5人,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人、专家1人,教育部马工程专家1人。现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9人,2016年以来担任全国一级专业学会中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45人次。有万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师资结构
(二)教材建设
法学院高度重视法律硕士教材建设。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对构建中国法学教材体系提出的明确要求,我校组织法学院全部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拟出版一套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成果、面向高等法律院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的通用法学教材。
此套丛书分两批完成,第一批计划出版20本教程(22册)加《新时代法学教育大辞典》。包括《法理学教程》《法律史学教程》《宪法学教程》《民法学教程》《商法学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教程》《民事诉讼法学教程》《行政诉讼法学教程》《经济法学教程》《社会法学教程》《环境与资源法学教程》《知识产权法学教程》《国际公法学教程》《国际私法学教程》《国际经济法学教程》《军事法学教程》《数字法学教程》《监察法学教程》。第二批教材共计15本,包括《立法学教程》《文化法学教程》《教育法学教程》《国家安全法学教程》《区际法学教程》《社会治理法学教程》《科技法学教程》《气候法学教程》《海洋法学教程》《涉外法学教程》《党内法规学教程》《法学论文写作指导教程》《法学方法论教程》《法学文献阅读指导教程》《法律职业伦理教程》等。
目前,该丛书已出版五册,分别是陈洁教授主编的《商法学教程》(上下册),柳华文教授主编的《国际公法学教程》,董坤教授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程》,管育鹰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学教程》,汤洁茵教授主编的《经济法学教程》。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和学位授予情况
2024年共招收法律硕士217人,其中,法律(非法学)专业招录180人;法律(法学)专业招录38人。接收推免生共25人,其中法律(非法学)10人,法律(法学)15人。目前,法律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总人数为640人。
2024年法硕中心组织22个专业方向的232名法律硕士开题答辩,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论文写作,为257名顺利通过答辩学生授予学位。
专业学位类别 |
项目 |
2024年 |
法律硕士 |
研究生招生人数 |
217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217 |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
25 |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
192 |
授予学位人数 |
257 |
(二)优化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
全年共为法律硕士开设课程50门,涉及授课老师100余人。对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规范道德进行把关,对未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予以分流淘汰。2024年根据学校要求,制定法学院中期考核方案,制定法律硕士22个专业方向的中期考核具体办法,组织2022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研究生和2023级法律(法学)专业研究生法律硕士232人进行中期考核,及时掌握评估学生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培养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三)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联合培养教学模式
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共同培养。继续深入推进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根据国家法制建设发展需要,加大对法律诊所实务类教学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支持刑事法律诊所和民事法律诊所的同时,设立商事法律诊所班,为国家输送紧缺法律人才。充分利用17个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拓展课程合作单位资源,很好培养了学生的司法实务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思维和意识,促进产教研一体化发展。
(四)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
2024年法律硕士共组织涉及22各专业的学位论文答辩会,授予学位人数为257人。
在就业方面,进一步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对学生就业需求、就业意向、就业进展等进行摸排和台账,借法律硕士教育二十周年的契机,积极对接整合优质校友资源,举办校友企业进校园活动,举办职业规划兼做和就业咨询、就业政策宣讲、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拓展就业资源,完善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如:组织完成若干国家部委、华为科技公司、等用人单位的线上或现场招聘宣讲会,社科法硕校友律师事务所专场就业咨询会)。组织完成近200余次用人单位政审考察谈话工作,有力保障毕业生顺利参加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录用考试。此外,对尚未就业学生进行持续跟踪,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有效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已就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分布如下:
单位类别 |
党政机关 |
高等教育单位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自主创业 |
升学 |
其他 |
全日制硕士 |
87 |
14 |
0 |
5 |
4 |
37 |
57 |
4 |
8 |
9 |
38 |
(五)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
法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始终将厚植爱党爱国、服务人民的人文情怀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等作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法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法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把学生党员发展关,及时发现、正确引导、积极培养研究生中的积极分子,做好研究生优秀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发展工作。严格落实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学习,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北大红楼、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加强党史学习,培养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事项办理渠道
在新生入学后,召开师生见面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同时,设立“院长接待日”,莫纪宏所长分别到达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与师生进行零距离的深入交流与探讨。“院长接待日”活动很好地搭建了学院与师生畅通沟通的桥梁,营造了倾听师生新生、贴近师生需求的良好氛围,增进师生互知互信,切实解决了实际难题,推进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七)继续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法硕中心积极对接优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2024年,在原有奖助学金的基础上,与北京市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签订关于法学教育的合作共建协议,首个合作期限为五年,为法律硕士学生新设立“安杰世泽奖学金”,每人奖金数额为5000元,每年奖金总额为6万元。与北京市伟志宪尊律师事务所签订新协议,伟志宪尊奖学金的合作期限延长至五年,每人奖金数额为1万元,每年奖金总额为12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着力发掘法律硕士优质校友资源,构建法律硕士校友联系的友好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为校友提供知识更新、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感情联络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鼓励校友反哺母校,为在校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咨询指导和就业实习机会,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宽奖学金的设立来源。
(二)推进教学改革,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渠道,进一步扩大“社科法硕”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报考我校。
(三)加快精品教材建设,争取早日出版覆盖各主要学科和骨干课程的教材,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四)持续推进打造知名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法学名家讲坛和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小型学术沙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积极性,促进以科促教,教科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