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研究生教学管理 -> 正文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发布日期:2025-01-08   点击量:

(盖章版请见附件)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一)培养目标

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根本任务,秉承“人文情怀、崇尚法治、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功底、同时具有较强实务能力、直接为法律职业量身定制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务部门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实务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突出“师徒制”、“国际化”和联合培养的特色,培养适应国家法治战略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学院推出一系列案例研习课、法律诊所等法律实务类课程,积极拓展与国际仲裁机构的合作,推出国际商法系列课程。特别加强对一带一路高端人才的培养,对涉外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持续拓展与海外一流法学院、法律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交换项目、学分项目、学位项目、海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

(三)人才培养

1、提升社科法硕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

从规模化办学向高质量化办学不断迈进,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办学特色,打造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国家紧缺方向的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复合型、应用型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法学一流学科,提升社科法硕的品牌影响力,注重吸引优质人才,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2023年共招收法律硕士215,其中,法律(非法学)专业报名人数1329人,招录185人;法律(法学)专业报名人数210人,招录30人。接收推免生共21人,其中法律(非法学)7人,法律(法学)14人。目前,法律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总人数为682人。

2023年法硕中心组织18个专业方向的249名法律硕士开题答辩,共计组织开题报告会31场,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论文写作,为242名顺利通过答辩学生授予学位。

专业学位类别

项目

2023

法律硕士

研究生招生人数

218

全日制招生人数

218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0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21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197

授予学位人数

242

2、实施培养全过程管理,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

全年共为法律硕士开设课程51门,涉及授课老师100余人,安排讲座5次。对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规范道德进行把关,对未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予以分流淘汰。2023年制定法律硕士22个专业方向的中期考核具体方案,组织法律硕士256人进行中期考核,及时掌握评估学生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培养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3、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共同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增设法律方法课程和法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举办法律检索类讲座,从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同时,继续深入推进法律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在继续支持刑事法律诊所和民事法律诊所的诊所式教育同时,设立企业合规班,为国家输送紧缺法律人才。充分利用17个实践教学基地,很好培养了学生的司法实务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思维和意识,促进产教研一体化发展。

 4、扎实推进学位授予和高质量就业

2023年法律硕士共组织学位论文答辩会35场,涉及18个专业,授予学位人数为242人。

在就业方面,进一步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对学生就业需求、就业意向、就业进展等进行摸排和台账,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政策宣讲、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对接用人单位和校友,拓展就业资源,完善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如:组织完成若干国家部委、华为科技公司、北京市丰台法院等用人单位的线上或现场招聘宣讲会)。组织完成近200余次用人单位政审考察谈话工作,有力保障毕业生顺利参加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录用考试。

已就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分布如下:

单位类别

党政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自主创业

升学

其他

全日制硕士

105

5

2

1

9

27

57

2

0

11

23



5、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20236月,法学院组织召开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法学院的历史及现状、管理架构、教学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法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科分类和《意见》关于优化法学学科体系的要求对教研室进行调整,将原有的16个教研室进行拆分合成15个教研室,此外,为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突显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增设了数字法学教研室和纪检监察法学教研室。

6、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事项办理渠道

在新生入学后,召开师生见面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同时,设立“院长接待日”,每个月首个周一和周五下午,莫纪宏所长分别到达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与师生进行零距离的深入交流与探讨。“院长接待日”活动很好地搭建了学院与师生畅通沟通的桥梁,营造了倾听师生新生、贴近师生需求的良好氛围,增进师生互知互信,切实解决了实际难题,推进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7、打造特色教育内容平台

截至20231117日,“社科法硕”公众号发布推文122篇,收获总关注数量8630,较2022年公众号新增关注数近千人。社科法硕公众号在过去的一年中共有九篇推文获得一千以上浏览和转载量。这一年“社科法硕”公众号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在稳定栏目定期发布基础上,加大对同学们特别关注的就业信息发布频率,推出公考经验分享、华为法务校招宣讲等栏目,发挥社科法硕的传播作用,更好为在校师生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社科法硕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2023年,《中国法硕》报稿源充沛、质量稳定,收稿量近200篇,稿件来源于全国各地知名法学院,逐渐成为各法学院校青睐的交流平台。坚持每月一期,在社科法硕公众号上进行推送。

8、推进奖助学金体系建设

除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外,法学院积极推进奖学金建设,为法律硕士学生设立“梁慧星新生奖学金”,根据入学考试综合成绩排名奖励品学兼优的新生,每人奖金数额为5千元,每年奖金总额为4万元;与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伟志宪尊奖学金,每人奖金数额为1万元,每年奖金总额为12万元;设立南财网络法学奖学金,每人奖金数额为1万元,每年奖金总额为6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流程贯彻强化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思路

以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为抓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进专业课堂;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人文关怀和学术诚信教育。建立学生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各环节联动机制,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养成,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争创一流学科

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改革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突出适应国家法治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特别加强对“一带一路”高端人才的培养,对涉外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包括加大对国际组织法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港澳台法律人才的培养。继续完善法律硕士分方向培养制度,回应社会对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贯彻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充分发挥兼职实践课程教师在培养法律硕士中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学辅助人员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注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育和储备高端学术人才。管理部门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组成课题研究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术课题研究。管理部门积极支持老师开设读书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

(四)加强校友工作建设和奖学金建设

有计划开展法律硕士校友梳理联络工作,构建法律硕士校友联系的友好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为校友提供知识更新、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感情联络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鼓励校友反哺母校,为在校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实习机会,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宽奖学金的设立来源。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