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至14日,法学院组织全体师生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指导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总决赛。本次赛事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通过“成长”与“就业”双赛道并行,吸引全市90余所高校的万余名学子参与,累计近万人次通过官方平台线上观摩,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职业规划实践与成长的优质平台。
总决赛的现场,选手们通过“主题陈述+综合面试+天降 offer”三大环节展开激烈角逐,全面考察了选手的职业规划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主题陈述环节,选手们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展开精彩演讲,展示了对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的清晰认识,综合面试环节则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最后的“天降offer”环节更是将比赛推向高潮,该环节创新性引入企业“心选团”,百家用人单位代表现场与选手互动,累计发放实习与就业意向书超千份,真正实现了“赛场即职场”的沉浸式体验。
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市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迈入新阶段。大赛也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逐梦未来的平台,激励着更多学生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院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规划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相信在未来的职场中,法学院学子能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职业规划能力,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通过观看本次大赛,我院学子收获颇丰。
这次观看北京市赛高教组总决赛的直播的机会让大家受益匪浅。直播中展示了选手们优秀的职业规划能力,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首先,选手们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详细的规划步骤值得大家学习。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一个成功的职业规划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步骤。
其次,评委们的点评也让人受益良多。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选手的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认识到职业规划不仅需要个人的思考,也需要外界的指导和反馈。
最后,大家更加坚定了做好职业规划的决心。大家计划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规划,以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总之这次学习经历让我们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大家期待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1级本科1班 毕翼飞
通过观看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高教组总决赛,我深刻认识到职业规划是学术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双向奔赴。选手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职场竞争力,例如通过碳中和项目对接能源企业需求、以技术专利论证岗位适配性,展现了学术与职业的深度联结;评委强调的“动态规划”思维和“成果量化”表达,让我意识到需打破“唯论文”定式,以用人单位岗位能力矩阵为锚点完善职业画像。而金奖选手将芯片国产化等国家战略融入职业目标,更让我反思高层次人才应主动将个人成长嵌入时代坐标。
职业规划是动态调整的过程,需以行业洞察为锚点,以能力提升为路径。作为一名硕士毕业班的学生,我们应以“精准定位、主动对接”为原则,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当中,同时借助学校生涯指导资源,完善求职策略,实现从“学术人”向“职业人”的进阶转型。
——22级法学硕士班 徐俊雨
很荣幸有机会在线上观看本次北京市职业规划大赛研究生组决赛,欣赏完整个流程后感慨万千,收获颇丰。
大赛中我最深刻感触的是许多参赛队的计划书中都提到的,一个研究生需要有——行动计划和评估反馈。这使我联想到了一个国家的运作模式,如果当年没有五年计划、如果我国发展路径中没有党和国家机关的及时评估反馈,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集中涌现。每个人每天无非有计划和没有计划两种,长期来看,有计划的人也可以区分为以长期计划为主导的计划者和以短期目标为导向的人,从以往经历来看,只有在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上同时进行部署才能收获累累硕果。人们常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所谓有准备,就是指一个人对于远方的目标有盼望、对于近处的分岔口有选择的状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以此次参赛经历为基础,可以让我们广大同学学习到不同人,尤其是优秀计划者的“跬步”,最终也能走出我们每个人的“千里”
——24级法学硕士班 孙培钧
在观看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后,我深受触动,对职业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次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教育实践课。
大赛通过科学的赛制和广泛的参与,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优秀成果。选手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明确的职业目标,让我看到了职业规划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选手们的风采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无论是投身新能源材料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还是扎根基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同时,大赛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开放办赛、丰富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
这次大赛让我明白,职业规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调整。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市场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
——22级法学博士班 雷啸天
文|杨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