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下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埃里克·希尔根多夫(Eric Hilgendorf)教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和法律-刑法面临的新挑战——以医疗场景为例”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我校法学院方军副教授主持,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畅担任翻译,与谈嘉宾有我校法学院李卫红教授、姜文秀副教授以及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张俏睿律师。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法判解研究中心、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
讲座伊始,方军副教授对希尔根多夫教授以及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我校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教授代表法学院向主讲人希尔根多夫教授以及联合主办方冠衡律师事务所代表张俏睿律师赠送了礼物。
Part 1 主讲
希尔根多夫教授首先介绍了数字化的技术背景,他指出,新冠疫情极大的推动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是把任意的信息以零和一的序列进行排列组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储存、传输。数字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可塑性,可以将数据转化为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数字化进程涉及到可以收集、处理、存储或传输数据众多生活领域,其中就包括医疗领域。
他表示,数字化进程对医疗领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数字化的高度发展使得无接触医疗成为可能,也推动了医疗数据电子化传输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数字化进程也带来了许多弊端,比如医疗健康数据的敏感性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他认为,数字化医疗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这一领域需要更多的监管监察措施。医疗领域本身与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密切相关,其涉及的法益保护位阶更高。同时,数字化医疗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与极为特殊的安全需求,也承受着更高的公众关注度。而这些都意味着立法者在未来将要补充相关立法,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
希尔根多夫教授紧接着介绍了数字化医疗的具体表现:电子化医疗。他指出,电子化医疗是指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介入医疗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细粒度数据收集的方式实现医疗事务的电子化。在未来,整个医疗进程可能通过虚拟现实实现,通过人工智能作出诊断,通过可移动的3D打印医疗设备来获取药品,甚至药品的研发也可以通过平台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以及基因编辑手段完成。
希尔根多夫教授认为,数字化医疗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一方面,数字化医疗可以通过传感技术更好地收集数据以及整合数据;可以快速、简便地获取病人的医疗状况信息;实现数据传输简单快捷、可靠及时。同时,数字化医疗也使得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就医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数字化医疗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劣势,人工智能加入医疗领域可能会给病人的情感带来伤害,技术缺陷可能会使患者陷入危险。同时,诸如数据保护、黑客袭击、技术垄断风险等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希尔根多夫教授详细介绍了八个数字化医疗实务案例,进一步展示了数字化医疗的发展给法律体系、尤其是刑法体系带来的挑战。
Part 2 评议
方军副教授认为,希尔根多夫的报告简明扼要、逻辑清晰,报告中提及的案例实际上主要涉及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地位以及人工智能生产者的责任问题。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这个问题。互联网医疗通过图文和视频诊疗等为患者带来很大的便捷,新冠疫情也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但是由此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个人隐私保护以及隐含的技术风险等。
李卫红教授认为,我们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认知程度无法达到衡量的标准。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与刑事侦查问题混为一谈。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平衡法律规范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姜文秀副教授认为,希尔根多夫教授的讲座包含个人信息保护、宪法问题、伦理问题、刑法中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医疗产品责任等问题,展现出教授非常宽广的视野。她认为,在处理人工智能参与医疗出现错误的问题时,应细化各主体的参与程度,在现有的刑法框架内根据各主体的参与度进行归责。
张俏睿律师结合自身代理的互联网法律案件,认为互联网法律业务对青年律师是很大的机遇,并且希望法学院的同学可以更多关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案件。
随后,我校法学院两名本科生分别提问。希尔根多夫教授针对评论人以及提问学生进行了一一回应。
讲座的最后,方军副教授首先对各位老师参加本次讲座致以诚挚的谢意,希尔根多夫教授及各位评议老师的精彩分享让大家获益匪浅,同时也感谢刘畅的精准翻译。方军副教授也邀请希尔根多夫教授再到中国时能再次莅临社科大作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