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论意向作为亲子关系认定理论基础的可行性”(项目编号:2025-KY-056)研创计划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研教楼318教室顺利举行。法学院2022级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田鸾锴以“论意向作为亲子关系认定理论基础的可行性”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龚赛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萧鑫副研究员作为评议专家以线上的方式参与了本次会议。

在报告阶段,田鸾锴同学首先从四类典型案例入手,结合法院作出的与传统“血缘主义”相反的判决,引出了“血缘不是唯一依据,夫妻双方达成一直的共同抚育子女的意向才是认定亲子关系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接下来,田鸾锴同学引入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对意向作为亲子关系认定理论基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向在自然血亲、拟制血亲、借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等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认定中的合理性分析。最后,田鸾锴同学得出结论:在我国亲子法中自然血亲、拟制血亲和人工生殖等层面亲子关系的认定注重亲子之间的社会联系,以意向作为亲子关系认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在评议与交流阶段,龚赛红教授指出报告总体而言值得肯定,聚焦代孕的特殊困境、“理论基础”的定位和子女意向的权重三方面提出问题并展开探讨。萧鑫副研究员对报告选题予以肯定,认为报告内容较有启发意义,建议报告人加强对意向概念的精细阐释,梳理血缘和意向的协调关系,同时可以加强比较法研究。

最后,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研创计划”学术报告会顺利落幕。
(责任编辑:杨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