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大法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 -> 《社科大法学》 -> 正文

《社科大法学》2022年第2期(总第8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日期:2023-08-30   点击量:

目录

【法学新思】

张钰婧:CISG视阈下格式条款订入路径研究

袁佩君:高空抛物罪的刑法教义学

杜雨钊:民事“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反思与修正

邹子铭:轻缓化的应然性剖释——我国刑法仍需警惕轻缓化蕴含的陷阱

郑博文:危险评估与管控:选择性剥夺理论对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启示

【民法典适用】

冯杰:《民法典》论域下担保人内部追偿权证立

苏庆林:论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

【实务经验】

杨宇轩、刘炼:司法存证领域应用“公证+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以1416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优秀习作】

陈世博:数据归属与权利配置研究——从单一数据保护模式迈向综合数据保护模式


摘要

PART.1【法学新思】

1. CISG视阈下格式条款订入路径研究

作者:张钰婧,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内容提要:国际商事贸易实践中,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纠纷在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时,缺乏具体条文规定的指引。同时,各国法院在实践中对于格式条款订入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有悖于CISG统一适用的要求,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之一。由此可见,确立CISG下格式条款的订入路径对完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解决CISG可以被适用于解决格式条款订入问题的原因,并在CISG中寻找相应的条文作为制度基础。在制度基础夯实后,通过审视“提及”和“意识到”双重要件,为格式条款订入合同建立路径。

关键词:格式条款;CISG;格式条款订入合同

2. 高空抛物罪的刑法教义学阐释——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中心展开

作者:袁佩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高空抛物罪的增设已成定局,而解释论上的挑战方兴未艾。高空抛物罪的保护法益从“公共安全”转变为“社会管理秩序”,不仅影响其构成要件的认定特征,更是影响罪名内部的体系衔接。在理解与适用高空抛物罪名时,一方面要限缩“高空”“物”“情节严重”等开放的构成要件要素,避免刑事立法干预过于前置导致刑法异化成社会风险控制的工具,压缩国民自由;另一方面要注重本罪的牵连犯、竞合犯,力图通过合理的解释方法实现关联罪名间冲突的化解,摆脱沦为他罪的附属或者口袋罪的极端。

关键词:高空抛物;保护法益;公共安全;刑法教义

3. 民事“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反思与修正

作者:杜雨钊,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20级民事诉讼法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 109 条的出台确立了层次化的证明标准体系,但是该条款之规定过于简陋,同时缺乏程序制度的适配,肇致司法实务适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出现适用标准分化、适用场域泛化和适用过程模糊化等问题。问题的成因在于立法规定不清、相关概念内涵不明以及对当事人程序保障不足。反思我国民事“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须从理论上重视其必要性与正当性,厘清刑民之分,进而在证明度上精确界定。藉此,修正图景应当从程序适用和程序救济两个维度展开。程序适用上既要发挥现有制度的应有功效,也要统一司法实务的认定方式,此外辅以法官须释明公开心证的要求以确保当事人的程序权益。程序救济上应当赋予当事人程序异议权、上诉权和申请再审的权利。

关键词: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心证公开

4. 轻缓化的应然性剖释——我国刑法仍需警惕轻缓化蕴含的陷阱

作者:邹子铭,苏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刑罚轻缓是人权理念发展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的产物,当然具有保障人权、升华审慎节制刑法观与回应积极刑法观的机能的普世价值。但现阶段的轻缓化主要存在两个弊端:第一,过分注重轻缓化;第二,仅仅只是刑罚的轻缓而尚未体现诉前程序的轻缓。首先,过分重视轻缓容易忽视个案正义的同时亦增加亦“轻缓”作为刑罚体系改革导向理论的风险可能性。其次,前科报告与轻缓发展基调并不一致。最后,片面轻缓并不足以完善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平衡,亟需对诉前羁押期限进行改造以实现刑事活动的全面轻缓化。与此对策为出台司法解释以实现个案轻缓;坚守宽严相济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作为刑事司法程序与刑罚体系变革的导向原则,以及建立轻罪与未成年的二元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如此,才能避免轻缓化背后蕴藏的风险与摆脱片面轻缓的桎梏从而为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轻缓势态另辟蹊径。

关键词:轻缓化;前科报告;犯罪记录封存;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

5. 危险评估与管控:选择性剥夺理论对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启示

作者:郑博文,西南科技大学刑法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伴随着矫正论的衰落,建立在唯惩罚论上的新古典主义得以复兴,导致监狱人口迅速增加。然而社会中大部分犯罪却是由少部分犯罪分子实施的,旨在通过控制少部分人,从而控制犯罪、缓解监狱压力的选择性剥夺理论应运而生。选择性剥夺理论以危险评估与危险管控为基本主张,即通过对罪犯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将其中人身危险性高的罪犯识别出来,并施加相应的预防性制裁措施。选择性剥夺理论对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刑事立法、司法、执法中均有体现,为未来刑事法律制度改革提供了进路选择。

关键词:选择性剥夺;危险评估;危险管控;刑事法律制度

PART.2【民法典适用】

6.《民法典》论域下担保人内部追偿权证立

作者:冯杰,南开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内容提要:担保人内部追偿权是私法上一道经典的价值选择题,论争中赞否两说立说之本分别为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诸原则中,公平原则之位阶较意思自治更高,因而相应制度之设计当更多考量公平之贯彻。如此,便应当认定允许担保人内部追偿更为合理。再者,担保人内部追偿权契合而非违背意思自治原则,亦契合效率原则。纵然在《民法典》视域下并无直接法律规范明确混合共同担保及共同保证中担保人相互间享有追偿权,但藉由解释论的角度不难证立法律认可履行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得向其他担保人追偿之行为。除此,如若否认担保人内部追偿权将会造成《民法典》内部的规范冲突。就制度设计而言,追偿权规则应属合同约定阙如时的一项任意性规定,得作为默示条款而适用。

关键词:共同担保;意思自治;公平原则;任意性规定

7.论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

作者:苏庆林,华南师范⼤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我国居住权收益权能的争议较多,须对居住权规定进行解释。基于对《民法典》第 369 条规定的解释,当事人可约定居住权的收益权能,依据是否约定收益权能可将居住权划分为一般居住权与可收益居住权。同时,居住权属人役权,其人役性在当下会带来局限性,因此赋予其收益可能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人役权之局限性,为其在合资建房或合资购房、以房养老、分时度假式酒店、长租公寓等场景中的功能拓展留下制度空间。此外,须以司法解释对收益权能具体适用规则进行细化,一是行使收益权能不可损害所有权人的利益是首要规则,收益期限和范围应受此规则约束;二是应以书面合同约定收益权能,且居住权合同可参照适用租赁合同的规定。

关键词:居住权;收益权能;类型化;适用场景;适用规则

PART.3【实务经验】

8. 司法存证领域应用“公证+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以 1416 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作者:杨宇轩,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本科生;刘炼,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本科生。

内容提要: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性、去中心化、可追溯等特性为电子证据保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区块链技术仍需要公证为其赋“信”,“公证+区块链”模式逐渐成为发展方向。“公证+区块链”模式可分为“嵌入型”和“分散型”两种保全样态,其运行中不仅存在区域、观念差异化以及各地政策支持程度不同的问题,而且面临法律不完备,“分散型”模式适用尚不理想的困境。为了避免当事人采用“公证+区块链”模式产生诉累,需要建立以“嵌入型”为主,“分散型”为辅的保全模式;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通过政策激励“公证+区块链”的运用,理性对待区块链存证技术并加强相关法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破解适用困境。

关键词:公证+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线上公证

PART.4【优秀习作】

9. 数据归属与权利配置研究——从单一数据保护模式迈向综合数据保护模式

作者:陈世博,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内容提要: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企业都渴望控制、处理更多数据,这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数据纠纷不断。因此,如何界定数据归属、如何配置数据权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数据保护模式,即将数据划分为个人数据、企业原始数据、企业增值数据,并基于不同数据的具体特性,判断数据归属。基于前述数据归属,以个人数据权利、企业数据权利与商业秘密权益为路径,综合设计数据权利配置方案。此外,基于人格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应当创设爬取容忍义务、强制匿名义务、数据备案义务等数据权利限制。

关键词:数据保护;数据归属;数据权利配置;数据爬取


关于本刊

《社科大法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社科大法学杂志社组织和编辑的刊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刊。本刊旨在为校内外法律学子提供习作发表园地,是在校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办的法学刊物。

2017年,《社科大法学》在原《中青法学》的基础上创刊。2018 年,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指导老师方军副教授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社科大法学》决定开门办刊,广泛接收校内外来稿并着力提升审稿标准,以期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扩大刊物影响力。

2019年,《社科大法学》刊物的工作重心从西三环学区转移到良乡校区。编辑部正积极探索审稿机制改革方案,创新并完善了主审辅审分工合作的审稿机制和审稿会议的决策机制。未来,《社科大法学》编辑部将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探索新模式,为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而不断努力。

2021年,《社科大法学》编辑部全面改革征审稿机制,由原来的集中征稿转变为长期征稿,缩短刊印周期,由每年2期增加为每年3期,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审稿小组、审稿会议相关机制。未来,《社科大法学》编辑部将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探索新模式,为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而不断努力。本期是《社科大法学》2022年第2期,总第8期,由以下板块组成:

【法学新思】本版块稿件来自于校内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投稿,各文章对不同领域的新兴法学问题进行研究。

【民法典适用】本版块稿件来自于民法典相关的学术研究、理解与适用。  

【实务经验】本版块稿件来自于校内外对于实务方面经验的提炼、总结与研究。

【优秀习作】本版块稿件来自于质量出色的优秀本科生习作,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法科生提供发声的平台。

人生在世,难免惶惑,唯思辨与灵感的闪光点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社科大法学》编辑部的全体成员始终保持着诚恳谦逊的态度,默默地在自己的园地辛勤耕耘,希望以《社科大法学》为平台,让同学们的优秀作品给同行的法学学子带来一点启发、一些收获,以理性的星火驱散内心的疑惑。《社科大法学》编辑部为能和大家分享创造的幸福而倍加鼓舞,也将愈加努力不懈。

《社科大法学》的编辑们永远将记得我们的办刊目的:让所有从事学术的人都受到鼓励和关注,为他们提供一个学术话语的表达平台,以引领社科大法学院的学术之风。

《社科大法学》编辑部

投稿邮箱:ucasslaw@163.com

微信公众号:UCASS LAW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社科大法学》编辑部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