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
史常亮:断开连接权的法理基础及其规范构造
朱舒予、林予萱、薛晓芳:比例原则视角下的网络举报治理体系研究
杨泓桢、李芸芊:企业数据保护之不足与完善——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例
【行政法治视点】
周凯:我国高校适用开除学籍处分的法理分析
吕之滨:行政规章的私法调节功能阻滞及其纾解——以中小学教育惩戒侵权纠纷为例
【民刑司法专论】
孔祥:刑法中涵摄错误研究
赵超凡:股权让与担保的法律适用与裁判逻辑——基于裁判文书的分析和《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68、69条的展开
【法苑拾贝】
赵宏:法治、心理与修身
邹一宁:支配犯共同归责研究的十年跋涉——读《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与界限》的启示与困惑
PART.1【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
1. 断开连接权的法理基础及其规范构造
作者:史常亮,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远程办公变为现实。雇主可轻而易举地借助即时通讯等方式下达工作指令,与此同时,劳动者则被迫背负一种能够随时响应工作信息的期待。这种期待事实上导致劳动者被迫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变相延长了工作时间,模糊了工作与私人生活的边界。这种“永远在线”的文化威胁劳动者身心健康、间接导致人口生育率骤降,已然威胁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规制的必要。断开连接权旨在解决因远程工作而导致的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工作时间变相延长的问题,其规范目的是实现工作与生活之平衡。劳动者在休息时间内有权离线或拒绝在线响应临时接到的工作指令或请示,并免受因离线或拒绝在线响应而带来的不利纪律惩罚,雇主有义务采取相关措施保障上述权利,不得因此采取孤立、歧视或职场围攻等方式变相惩罚劳动者。该权利既非仅为休息权的新形式,也非工时基准制度的组成部分,而是作为工作时间基准制度的重要保障机制存在的。从权利被保护的合理性、法律体系的可容纳性、被实现的可能性三个方面来看,断开连接权均符合证成标准,理应作为劳动者权益之主要组成加以保护。未来编纂劳动法典时,可引入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部分,将断开连接权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断开连接权;离线权;工作时间基准;远程工作;技术不使用
2. 比例原则视角下的网络举报治理体系研究
作者:朱舒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本科生;林予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生;薛晓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内容提要:网络举报是网民通过行使言论自由从而达到维权目的的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使得个人信息权益受到更为前置性的保护,网络举报行为是否仍然存在正当的法律空间有待商榷。其治理的关键在于实现举报中各主体间利益之平衡,以及治理手段与目的之均衡。比例原则作为一种实现利益均衡、手段与目的之均衡的工具,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视域下的网络举报中同样适用。在考量不同阶段中治理责任主体及比例原则适用程度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套网络举报治理体系。事前阶段比例原则仅应初步适用,举报者需基于良善义务对自身目的与手段进行最低限度[1]的检视;事中阶段比例原则应作为审查标准全面适用,由平台承担严格的检视义务;事后阶段则由公权力机关规制举报行为。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举报行为;比例原则;公共利益;紧急情况
3. 企业数据保护之不足与完善——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例
作者:杨泓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2019级本科生;李芸芊,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
内容提要:数据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企业数据规制范式亟待构造。《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作为首部综合性、基础性的数据法规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存在错误界定个人数据、过分限制公共数据及错位规制企业数据等不足。解决上述问题应重塑数据分类结构,搭建数据三元体系,并辅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权模式,以促进数据共享、维持数据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企业数据;数据类型;产权模式
PART.2【行政法治视点】
4. 我国高校适用开除学籍处分的法理分析
作者:周凯,山西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内容提要:高校适用开除学籍处分这一举动涉及到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因而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争议问题。通过针对现行规范性文本的梳理,再结合国内已有的相关理论探讨与司法实务中的认定思路来论证开除学籍处分的法律性质。在“还权于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高校开除学籍处分相关事项的审查机制,不断提高学生与专职法律人士的程序参与,用完善的救济程序制度来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的合法权益,以便能够缓和高校管理权限与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冲突。
关键词:开除学籍;自主管理权;受教育权利;纪律处分行为
5. 行政规章的私法调节功能阻滞及其纾解——以中小学教育惩戒侵权纠纷为例
作者:吕之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行政规章的私法关系调节功能受到自身立法习惯、立法质量与民事裁判的法律规范引用规则的双重限制,致使其规范效力在司法裁判中受阻。以教育惩戒这一典型的公私法融合领域为例,行政规章在形塑教育惩戒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关规章无法在民事裁判中得到有效适用,导致了矛盾纠纷的总量扩大与化解困难。对此,应当完善行政规章的制定审查标准,并重构民事裁判的规章引用规则,建立以民事裁判为基础的行政规章建议制度,促进公法规范与私法关系之间裂隙的双向弥合,通过对纠纷司法争讼路径分类引导,发挥社会公权力的应有作用,最终促成实现以有效救济为核心的机制型分配正义。
关键词:行政规章;私法关系;调节功能;教育惩戒侵权;机制型分配正义
PART.3【民刑司法专论】
6. 刑法中涵摄错误研究
作者:孔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内容提要:法定犯时代中对法律错误惩罚的严厉性使得部分案件的处理严重违背公众的正义直觉,对涵摄错误的研究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可行方案。同时学界也有对于厘清涵摄错误的理论需求。从理论构造来说,通说对于涵摄错误的定义存在无依据的缩限,应当对其应有范围进行厘清。通说理论对涵摄错误的处理基于存在论视角理解故意与责任内涵并不合理,司法实务的处理方案则过于简化且结果也不并合理。功能责任论及其背景体系的引入为功能性与规范性的理解涵摄错误提供可能。在功能责任论的视野下,对涵摄错误的处理不可一概而论,对事实确认的错误在可避免时亦存在构成故意的可能,对规范内涵的确认在可避免时同样存在排除故意的可能,对可避免标准的判断应当按照规范对行为人角色的注意义务要求判断。
关键词:涵摄错误;故意理论;功能责任论;规范论
7. 股权让与担保的法律适用与裁判逻辑——基于裁判文书的分析和《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68、69条的展开
作者:赵超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
内容提要:股权让与担保作为商事实践中的一种非典型担保,存在外在法律形式与实质担保目的的冲突。《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首次规定了让与担保制度,认可了股权让与担保的法律效力。在认定是否构成股权让与担保时,应重点考察整体交易中回购条款的设立目的。在对内效力上,受让人享有的是“担保性财产权”。在目标公司其他股东产生合理信赖的前提下,受让人有权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在实现程序上,有清算约定则依约定实现;无清算约定或流质条款被认定无效后,法院应根据当事人的主张,确认受让人就标的股权的优先受偿权。在对外效力上,就受让人的无权处分、瑕疵出资责任,应根据商事外观主义与善意第三人保护进行认定。在破产情形下,应根据受让人是否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等确定其清偿顺位。
关键词:股权让与担保;让与担保;股东权利;清算条款
PART.4【法苑拾贝】
8.法治、心理与修身
作者:赵宏,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
9. 支配犯共同归责研究的十年跋涉——读《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与界限》的启示与困惑
作者:邹一宁,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2020级刑法学硕士。
关于本刊
《社科大法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社科大法学杂志社组织和编辑的学生刊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刊。
《社科大法学》自2017年创刊以来,在方军副教授的指导下,始终秉承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之精神,本着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独立理性的学术精神,恪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治学”的理念,致力于提升社科大法律人的学术水平,引领良好的学术氛围。
几年来,《社科大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改革完善了审稿流程,极大地丰富了稿件来源和稿件内容。《社科大法学》已经受到了国内众多法律学子和法律从业者的广泛关注,正在不断向好向前发展。
《社科大法学》编辑部
投稿邮箱:ucasslaw@163.com
微信公众号:UCASS LAW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社科大法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