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事务 -> 党团建设 -> 正文

2024年度法学院研究生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5-04-29   点击量:

思想引领

2024年法学院研究生会开展了重点理论学习,举办了与时政、法律特色相结合的党日主题活动。其中包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顺利举办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等活动。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展开了科技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科大法学院科教融合的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组织建设

20241126日,法学院2024-2025学年研究生代表大会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4-2025学年研究生代表大会在望京校区大报告厅和良乡校区研教楼212教室同步举行。大会通过线上方式,将分布在两个校区的法学院师生联系在一起,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回顾了法学院研会的主要工作和成绩。法学院研究生会在学院党委、团委,的领导下,在全院广大师生的支持下,始终牢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和法学院正直精邃的院训,秉持服务于老师和同学的理念,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展现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老师同学们一致好评。

考评方面,法学院研究生会继续完善了工作记录与考评制度,对各部门成员参与的各项学生工作进行详细登记,形成完整的成员考评档案。为研会成员参与学工领域奖项评比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分工方面,主席团实行一对二分管制度,每位主席团成员负责指导两个部门的工作。通过合理分工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其次,分管主席能够深入了解所辖部门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明确了责任归属,避免了工作混同现象。在部门分工上延续部长统筹+干事轮值的工作模式。以宣传部和新媒体中心为例,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值班安排表,将海报设计、公众号运营等工作任务合理分配给每位干事,确保人人参与、责任到人。这一制度有效解决了工作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与考评记录相结合,既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公平性,也提高了干事们的工作积极性,为研会各项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干事培养培养方面,法学院研会宣传部延续了以实践促成长的培养模式。纳新结束后,部门针对海报制作技能开展了三轮专题培训,由部长和资深干事示范设计思路,并指导每位新成员完成至少两份实践作品。《中国法硕》编辑部保持手把手教学传统,主任带领新干事参与多期刊物的完整制作流程,重点培养稿件筛选和版面编排能力。职业发展部延续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部长带领新干事共同参与大成杯法律检索比赛的全流程组织工作,重点培养赛事策划等专业能力。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干事快速掌握组织法律竞赛的要领。这些扎实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了干事的业务水平,为研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法学院研会积极配合学校与学院开展工作,协助学院完成了法硕20周年大型活动、开学及毕业典礼、京剧进校园、法律诊所开办仪式等。法学院研究生会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指导下,秉承服务同学、发展自我的宗旨,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思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属于研究生会的价值。


活动开展

2024年法学院研究生会以各部门为单位,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就业讯息并提升个人能力,去年是法硕成立20周年,为此,研究生会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参与组织配合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2024年是社科法硕教育创办20周年。社科法硕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创办,先后经过了沙滩北街中研院、海淀万柳学区、廊坊大学城、良乡校区以及目前的望京校区,培养的毕业生达到2000人以上,毕业生遍布党政机关、司法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及科研院校,为中国法治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进一步办好社科法硕,扩大社科法硕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社科法硕校友在助学、就业导航方面的重要作用,社科大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在202412月举行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以此来鼓舞士气,加强法学院与社科法硕校友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动法硕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

此次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共由六项活动组成。包括:

(一)孙宪忠我国民法典中民事权利体系问题学术讲座;

12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孙宪忠在良乡校区作题为我国民法典中民事权利体系问题的学术讲座。

(二)丁宇翔资本市场司法保护的新发展学术讲座;

12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校友、2024年法治人物、北京金融法院二级高级法官丁宇翔在望京校区作题为资本市场司法保护的新发展的学术讲座。

(三)法硕校友畅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座谈会;

2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在望京校区组织法硕校友畅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座谈会,座谈会由法学院副院长谢增毅教授主持,法学院2004级校友、通商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新阳,法学院2008级校友、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骁,法学院2009级校友、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峡两岸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白英艳以及法学院2012级校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哈笑棣参加了与法硕的面对面交流活动。

(四)法律职业启航活动;

1227日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在望京校区举办法律职业启航活动,来自19个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和人事主管详细介绍了各自律所的发展情况以及招聘方向,深受在校法硕同学们的欢迎。

(五)京剧进校园大型演出;

12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团委、中国京剧黄埔军校富连成社合作,举办了京剧进校园的大型文化讲座和京剧演出。来自富连成社的后人、国家京剧院的一级演员叶金森和孙萍为社科大法学院的学生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京剧的发展历史和富连成社在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地位,还在现场向观众传授了京剧表演中的一些基本程式和动作,让社科法硕学生们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28日下午,社科大纪委书记、副校长尤利前以及望京校区管委会和团委的学校领导出席了纪念富连成社120周年和社科法硕20周年的京剧盛会,来自廊坊艺术学校的师生精湛的演绎赢得了校友和社科大师生的高度赞赏。

(六)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校友联欢会。

122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在良乡校区行政楼140礼堂举行了社科法硕20周年纪念校友联欢会,共计500余名在校学生和校友出席了盛会。社科大党委书记崔唯航教授和张树辉副校长等校领导出席了联欢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社科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教授率领社科文献出版社合唱团奉献了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精彩文艺节目。来自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的几位澳门青年英才奉献了长达半小时的音乐剧《始终如一》,该节目因为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此次联欢会上还推出了《沙滩北街15号》主题曲,是由澳门青年音乐工作者马志容、黄家伦谱曲的,歌词是法学所的集体创作成果,充分表达了沙滩北街15号作为社科法硕的的崇高情怀,也突出了社科法律人的人文精神,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全场联欢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充分体现了社科大法学院科教融合的成果,为构建社科法律人的文化品格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此次社科法硕20周年各项纪念活动的圆满举行,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提升社科法硕教育质量、更好培养和输送人才,提振了工作士气、凝聚了工作力量,是社科法硕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留存的珍贵记忆。


研究生会工作情况

学术部

2024年,法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秉持服务学术发展,助力学生成长的宗旨,围绕法学专业特色,扎实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学术资源整合和学术平台搭建工作。全年累计主办活动3项,协办活动3项,撰写新闻稿件6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办第十届研究生辩论赛初赛、决赛

学术部主办法学院年度研究生辩论赛,覆盖全院师生。筹备阶段召开部门会议确定初赛-决赛两阶段赛制,精选网络法”“动物保护法等前沿辩题,组建4支参赛队伍并制定《辩论赛手册》规范流程,发布专题推送累计阅读量突破1500次。

二、主办方圆众合法考专题讲座

2025318日,学术部主办方圆众合法考讲座


文体部

文体部于2024413日举办与国际教育学院23MFIN金融管理硕士的篮球交流赛,赛后双方队员合照留念,金融管理硕士专业的老师也前来观战,同学们之间保持联系,可继续让望京校区有良好的体育氛围。

20244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北京市委党校篮球友谊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北京市委党校篮球友谊赛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BA赛事开始之后,本着通过体育活动来与校外的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原则,走出校园与别校进行体育社交,本次活动北京市委党校的老师也极为重视,并全程观战比赛,比赛场地事宜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会负责,法学院文体部即代表法学院又代表社科大,为两校的友好交流开了一个好头。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会望京校区分会决定举办一拍即合,乒出精彩乒乓球师生联赛。比赛结束后为个人赛冠亚季军和团体赛冠军颁发奖状与奖品,以资鼓励。


外联部

外联部是连接组织内外的重要纽带,主要负责对外联络、资源整合及合作拓展工作。我们以"桥梁"为定位,通过校企联动、校际合作、社会资源对接等方式,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在社会资源对接中,与导氮教育机构完成三次的考公图书分享、一次的行测模拟考试,助力同学了解结业形势、分析岗位的合适与否及考试中如何能取得理想成绩,助力学生职业规划、提升备考竞争力。

在校际合作中,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举办的第六届IFCO研究生交流发展论坛。主论坛中,围绕识变、应变、求变——提升青年全球胜任力和高校学生组织效能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分享;分论坛中,代表我校法学院就如何提升研究生会组织效能以及成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路径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及文化建设——丰富活动意义与提升参与度的实践探索、构建与优化宣传矩阵——打造全视角多元化研究生会宣传平台四大议题进行了探讨。

职业发展部

去年一年,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技能,202410月至11月期间,主动与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作对接,策划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大成杯法律检索大赛。活动在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的法学院同学中都颇具影响力,吸引近 50 支队伍踊跃报名参加,150 余人观摩决赛现场,活动赢得良好的口碑,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较去年有更大提升。研会也协助学院,组织召开华为法务、大成律所和北京检察院等单位招聘宣讲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各类型单位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活动也得到学院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图片


新媒体中心

新媒体中心在媒体公众号的精细化运营与稳健维护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我们不仅圆满达成了公众号日常运营的稳定性保障目标,确保了平台内容的持续更新与高质量输出,更在法律信息交流、学术活动宣传及专业新闻报道等多个维度实现了深度拓展与全面覆盖,为法学院师生及广大法律爱好者搭建了一个集知识分享、信息交流与学术探讨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回望2024年这一年的奋斗历程,社科法硕公众号凭借其丰富多元的内容矩阵与精准高效的信息推送策略,成功吸引了1319位新粉丝的关注,使得总关注人数攀升至近万人规模,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公众号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也为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在此期间,新媒体中心积极响应法学院研究生会其他部门及法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需求,精心策划并发布了123篇高质量推文,内容涵盖活动预告、成果展示、学术动态等多个方面,有效促进了学院内部的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特别是在推文内容创新与宣传策略上,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持续报道并更新了包括北仲与社科大联合推出的国际商法系列课程在内的精品内容,以及每周定时推送的法律时事新闻,为读者提供了及时、准确、深入的法律资讯服务。同时,我们还特别关注法学领域内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动态,通过深度报道与精彩回顾,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法学研究的魅力与深度。

在法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新媒体中心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科法硕20周年庆典的海报设计到活动推文的撰写发布,我们全程参与、精心打造,用图片与文字记录下了每一个精彩瞬间,为法学院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数字记忆。

图片


法硕报

2024年度,《中国法硕》报编辑部的工作围绕着稳定创新两个关键词展开。

稳定的角度来看,《中国法硕》报坚持既定的规范工作流程和审稿组稿周期,各个板块均维持了原有的内容侧重和文字风格。在法硕新闻板块,《中国法硕》报继续坚持报道法律硕士教育的新闻动态,展示了法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师生昂扬的人文风貌;在学者风采板块,《中国法硕》报编辑部向院内十余位老师发出约稿函,并刊发了各位供稿老师的基本信息和学术成果;在学生作品板块,《中国法硕》报编辑部共收到全国各知名法学院学生的投稿100余篇,总体质量较为稳定,编辑部从中择优选取了20余篇,每月定期在社科法硕公众号上进行推送。

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法硕》报编辑部进一步完善了选稿-审稿-排版-发布-反馈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在对投稿者的录用反馈方面进一步加强。本年度确定录用的学生稿件均已做出反馈,向投稿者发送录用通知。此外编辑部还虚心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建议,在推送报纸内容时做出了两处调整:一是在推送图片前以文字形式开列本期目录,方便同学们在公众号中以文字形式检索特定文章;二是在推送后新增了源文件链接,现在同学们可以从每期推送中直接下载更清晰和易保存的PDF文件。

未来的一年中,《中国法硕》报编辑部将从规范工作流程、扩大稿件来源和增强《中国法硕》报的校际影响力三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传递法学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展现社科学子的精神风貌,为打造社科法硕品牌贡献出一份力量。


宣传部

宣传部在2024年负责协办了其他部门的绝大部分活动(拍照+向与会人员修图、反图),并完成了法所办老师额外交办的海报制作任务、并为社科法硕20周年活动全程拍摄并进行海报制作。内容包括华为法务校招宣讲、研究生复试、莫纪宏教授讲座等活动拍摄14余场,谢鸿飞教授讲座、法硕二十周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公务员招录等活动海报制作10余幅。


总结与评价

我们将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研会各项基本工作,同时将以创新进取的思维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制度,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秉持正直精邃的所训院训,愿我们的研会及干事们永远争当法学院学子的先锋者、开拓者!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