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发现社会之旅——2018政法学院社会学读书会第四次活动

发布日期:2019-05-29   点击量:

2018年11月30日

本次读书会围绕托克维尔展开讨论。主持同学的开场白亦庄亦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讲同学吴蕙羽登台,开始分享她的读书体会。

在《发现社会之旅》中,作者提及了托克维尔的一些思想。蕙羽同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学术泰斗,拓展阅读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这本可读性强又不失深刻的著作进行了分析


(一)托克维尔其人

蕙羽同学指出,想要认识一位学者的思想,就不能不去了解学者本人的经历、性格与生活的时代。托克维尔作为亲历了法国动荡的“五个朝代”的贵族遗胄,在观点中表达出了为他心目中稳定、和平的贵族制度辩护的倾向。一生中的不安与动乱使敏锐的他成为悲观主义者,自身见闻的有限和那个时代普遍的唯心宗教思想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趋近真理的步伐。但是蕙羽同学同样强调,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位学者,就不能以今人境界去强求古早的哲人。世界日新月异,学者们的成就根植于他们所在的时空,要发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理解局限、超越局限。

(二)从论美国到论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早期作品,是他游历美国后结合自己经历撰写的著作。

蕙羽同学娓娓道来。她提到,托克维尔将美国形容为“群氓统治之国”。在他眼中,这个新生的国家严肃、重商,清教徒们观念相近,运用分权制衡等方式将联邦中的权力分化,以实现他们心中真正的平等。

蕙羽同学提出,托克维尔赞扬了平等制的前景,称其“必将向前推进”。在他看来,这种与与贵族制对立的制度孕育出的社会中,各阶层间流动性强,在追求财富平等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平等也将逐步到来。根据蕙羽同学的分析,托克维尔为他心目中的“暴政”和“完美统治”都推演了结局:代表完全平等的美国会获得它期望的平衡。然而,在信奉悲观主义的他看来,平衡的另一面就是失衡。这种朴素的思考让人联想到来自东方的成语“物极必反”。据蕙羽同学总结,托克维尔的观点中,不受约束的国家可以轻易碾碎个人的自由,因而平等成了与自由相矛盾的存在,这也是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主要观点。

另外,蕙羽同学提到了托克维尔对美国其他要素的看法。孤踞一洲的地理位置、自成一体、封建约束不强的历史传统,为他眼中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家贴上了“难以仿效”的标签。

(三)对与错?

在托克维尔的时代,社会学初具其形,远未成熟。蕙羽同学对这些情况把握充分,因而在指出托克维尔思想中诸如对中产阶级认识不到位、过分强调战争因素对国家制度的影响、低估美国模式的普适程度等不足时,很好地掌控了程度和中心。另外她提到,保守主义的妥协性在托克维尔思想的多处都有所体现。

蕙羽同学还指出,基于这种妥协性,“为了获得某些利益而容许某些不平等存在”的思想应运而生。从长远看,这极可能阻碍社会的改良与进步。另外,在重商主义时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人们对资本重要性的看待就难免偏颇。托克维尔不可能预见未来,所以无法预知后世商业的自由主义甚至全球化发展,否则他对于美国地理历史的认识都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总体上,我们要立足于他的角度,从大师身上批判继承观念与知识。

为增加说服力,蕙羽同学在发言结尾处穿插了“田野互助模式”和“侍从主义”的相关解读。

蕙羽同学发言期间,同学们听讲专注,记录认真,会场学习氛围浓厚,俨然一派思维盛宴的景致。发言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王莹老师照例给予了针对性的启发与解答。我们挑选了最有价值的两个问题在此作为样本展示。

满文鹏:

托克维尔评价个人主义会造成个人对陌生人的普遍的漠不关心,他举了东方的一些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但总体上,这个话题同文章“平等”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王莹老师

实际上这个地方提到的更多是民主和自由。这关涉西方历史,农奴出逃聚集在城镇的雏形之中,为了获得自由身,他们起初便排斥着集权干预,这构成了后来西方的自治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在国家权力不适合干预的情况下,自治力量便可以进行“补位”。这样,在公共意识辅助下,民主和自由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而在公共意识相对淡薄的东方,一度作为自治基础的宗族结构被严重毁坏之后,用来补位的自治力量难寻,也就出现了“普遍的漠不关心”。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起初西方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治传统的重要性。罗斯福新政之后,有关“新政削弱美国自治传统”的反思才多起来。罗斯福的前任胡佛实际上对此有所预知,对这位前总统,许多人的认识实际上一直不够深入。《联邦党人文集》应该能为你解答一些这方面的疑惑。

林源清

书中提到,公众要求法律“对任何人都适用”,是否有些使法律越界?另外对于“人人平等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拥有权力”的说法,又该如何看待?

王莹老师

人人平等时,每个人的权力都无法与整体的“国家”抗衡,托克维尔这里所表述的是原子化的状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群己权界”,它最早的提出者是严复。这个概念中,自由和民主是天然存在矛盾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的制度基础上,人们为这两者找到不同的平衡点,平衡点所在的分割线就是群己权界。书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对群己权界线位置的看法。

本次读书会是第四期正式读书会,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围绕《发现社会之旅》开展的读书会。在几次活动中,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显著提升,对社会学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读书会总体成果喜人。

受同学们邀请,王莹老师为读书会做了简练的小结。老师叮嘱同学们,要保持读书习惯,积少成多,现滴水穿石之功;要多读社会学名著,注意由简入繁和文化差异问题;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把个人的长足进步作为努力的目标。在老师的勉励下,同学们对未来的学习之路信心百倍。

下一期读书会将在赵亮员老师指导下围绕《社会分工论》的内容进行讨论,而《发现社会之旅》的其余内容将在下学期向大家呈现。精彩稍后就来,请拭目以待。


撰稿人:毕兰馨

排版:苏思颖

图片:孔令璇 苏思颖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