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活动
(一)29家院校共建的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
2022年7月28日,由北京大学牵头、29家法学院校刑法学科合作共建的“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暨“课程创新与资源共享”教学研讨会于线上举行。
(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立法建议”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2年7月1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主办的社科大互联网法治论坛第55期“《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立法建议”研讨会成功举办,多位来自立法部门、司法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及互联网企业的专家参与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会议提供学术支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教授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主持。
(三)互联网企业系列调研之旅之七 | 优酷视频
2022年8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赴优酷视频进行课题调研,就视频版权行业现状和侵权刑事治理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调研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教授带队,优酷总法律顾问、总裁助理李巍等来自法务合规部门及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员参与座谈。
二、科研成果
(一)学术 | 杨延超:算法裁判的理论建构及路径选择
文章摘要:智能裁判是智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人工智能是否适用于司法裁判以及能否进一步强化公平正义,还存在强化说与弱化说二种学说。为了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裁判的困境根源及应对策略,实验团组进行了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于证据审查、法律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的试验,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智能裁判的理论体系,包括计算正义理论、机器裁判权理论和算法可辩论理论;其中,计算正义理论强调算法对于推动司法裁判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机器裁判权理论则强调以法官为主导、以机器为辅助的裁判格局,算法可辩论理论则强调算法的可辩论性为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提供有效保障。以智能裁判理论为基础,寻求裁判未来发展的路径:从裁判数字化向裁判智能化转变系总体方向;寻找法官与算法模型的黄金分割点,实现人工智能精准应用系核心所在;构建AI裁判模型算法审查制度则成为智能裁判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
(二)学术 | 初晓华 莫纪宏:引渡和遣返中的生命权保障问题研究
文章摘要: 死刑犯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基本原则。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要加大尊重和保障生命权的力度,引渡遣返案件中生命权的保障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不同国家和国际人权机制在对引渡遣返中涉死刑案件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已然发生变化。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法律要求,完善引渡条约制定中的合作规则,改善引渡遣返合作方式,最大限度解决引渡遣返义务与生命权保障义务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