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学术 矢志报国 以法学研究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我院张小勇教授为谈判和通过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协定贡献学术力量
6月19日,各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关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之协定》(以下简称《公海协定》)。
《公海协定》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第三个执行协定,为占全球海洋面积近70%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建章立制,对各国深远海利益和全球海洋治理影响重大,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近几十年来,因过度捕捞、海运、有害物质排放、海底电缆铺设、深海采矿等方面原因,海洋生物多样性快速消失的趋势不断加剧,国际上提出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在国际上被简称为“BBNJ”问题)。这些问题依赖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既有国际法框架已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海洋大国,“BBNJ”问题无疑关乎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
我院张小勇教授多年以来潜心研究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法律问题,发表和出版多部(篇)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研究水平在国内处在领先的地位。从2016年起,张小勇教授就应国家相关部门的邀请加入“BBNJ”问题国内专家支撑团队,通过接受委托课题和参加专题讨论会等方式积极为我国参加“BBNJ”问题国际磋商和谈判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协助我国代表在国际磋商过程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全力维护国家在“BBNJ”问题上的利益。
2017年7月10日至21日,联合国召开“BBNJ”问题预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张小勇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会议,与代表团其他成员通力合作,为我国谈判立场和观点的论证提出了有理有据的思路。经过深入和艰苦的谈判,各国在本次会议上达成了缔结一份关于“BBNJ”问题国际协定的共识,从而启动了国际协定正式谈判的进程。
会后,《公海协定》的相关文本草案被摆上谈判桌。在这种背景下,张小勇教授针对文本草案有关核心部分逐条进行分析和评述,形成了十余万字的研究报告供谈判人员参考,为我国参与《公海协定》谈判提供了详尽的理论和论据支持。在2018年至2023年召开的五次政府间会议的谈判过程中,张小勇教授为我国建议的相关案文提供论证依据和理由,使得我国在谈判中的立场和观点既符合本国的利益,同时也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中国据理协调并积极努力推进谈判达成共识,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公海协定》谈判期间,张小勇教授于2019年11月11日至16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参加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管理机构第八届会议,收集并了解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我国参与“BBNJ”协定政府间谈判提供了极为必要的参考。
2023年3月4日,历经前后20年的磋商和谈判,各国终于就“BBNJ”协定案文达成了一致,6月19日,《公海协定》正式通过,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当前及长期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确立了法律依据,标志着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篇章。伴随着《公海协定》的正式通过,我国在谈判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以及为协定通过作出的重要贡献也被国际社会所铭记。张小勇教授以自己扎实的学术积累助推国家参与“BBNJ”问题国际磋商和谈判,践行了一名法学教授肩负的面向国家法治需求开展研究的使命,为全球海洋善治贡献了学术力量。
近期,张小勇教授将多年来为谈判而写就的研究报告付诸出版(《遗传资源国际法的实施与续造》,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年12月版),为国内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他还本着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将国际立法动态和成果带到课堂上,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较早地关注和研究这些新问题,以备未来国家实施这份协定所需。
在张小勇教授看来,协定的通过只是国际社会为之采取行动的开端,未来实施这份协定的任务仍然艰巨,致力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法律问题的专家学者们应当再接再厉,加大研究的力度,为协定的落地实施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