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3级法律硕士3班的李映奇。在这个金风荐爽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迎接新学年的开始。非常荣幸能作为在校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在校生,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而诚挚的欢迎!你们的加入,为社科大法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站在这里,我内心充满感激。两年前,我怀着和各位同样的期许,步入社科大的校园。和今天的你们一样,眼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心中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转眼间,这已是我在小院的最后一个年头。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有幸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这些经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学学习不能只埋头于抽象概念,而是要扎根社会问题,在社会现实中探寻真知;学术研究容不得半点“差不多”思维,唯有一丝不苟、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才能符合学术研究的规范。
在社科大法学院,我深切感受到了学院老师们的无私教诲与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中既有博闻强识的名师巨擘,也有雏凤清声的青年才俊;他们既深耕于法学理论的研究,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的推动。老师们以深厚的学养、开放的思维和无私的呵护,为我们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温暖的成长环境。正是老师们在课堂上的娓娓道来、在科研项目中的孜孜以求、在课后交流中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促使我们在法学的殿堂中日将月就、精进不休。我永远为自己是社科大法学院的一员而自豪!
法学院“正直精邃”的院训,为我们指明了为人与为学的方向,告诫我们,为人应恪守良知、心怀正义,为学需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同时,我们不应将学习局限于课本,更要关注法律的社会属性,做到“学不囿于书斋,志不嬉于市井”。无论是学业奖励的鞭策,还是学生工作的责任,都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社科法律人的行动准则。这意味着我们要带着问题意识学习,立足中国法治实践场景,寻找我国法治进程中的“真问题”;意味着我们的研究要源于实践,我们的解决方案要服务于实践,探寻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真办法”。我愿与同学们一道,将这些训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我们未来道路上不变的指南。
当前,我们身处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作为社科大法学院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我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更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希望与各位同学一起,珍惜在学校的宝贵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在图书馆里静心研读,在课堂讨论中碰撞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让我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法律人,以所学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为母校争光添彩!
亲爱的同学们,校园的时光短暂而珍贵。愿我们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增长智慧、锤炼品格、深化友谊。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我们,也属于社科大法学院的精彩篇章!
最后,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的培养!祝愿各位新同学学业顺利、生活愉快!祝愿我们法学院蒸蒸日上,明天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