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校教务处《关于做好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为确保法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流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对2026届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如下:
一、毕业论文导师确定(2025年10月)
2026届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原则上由学业导师指导。确需变更的,征得学业导师和相关教师同意后,应及时通过本班学习委员报法学院备案。已录至本校的我校26届推免生,所报考的硕士专业与学业导师所在专业不一致的,经学业导师及相关教师同意后,可以变更为由我校相关硕士专业导师组成员负责指导,并通过本班学习委员报法学院备案。
辅修法学专业双学位,以及法学专业二学位的同学,请在法学院专任教师、岗位教师名单(见校园网师资介绍)内自行联系学位论文指导导师,征得相关教师同意后,及时报法学院备案。
二、毕业论文选题确定(2025年12月中旬以前)
毕业生应及时与导师联系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选题须与法学专业相符)并适时开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本科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附件1)填写工作。
开题答辩应于12月25日-30日之间完成,分组名单及各组具体答辩时间、地点安排另行通知。
毕业生应至少于开题答辩2日前向所在开题答辩小组提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本科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教师阅读毕业生的开题报告并现场听取毕业生陈述后,对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与写作提出指导建议。
三、毕业论文集中写作与定稿(2026年1月至2026年4月上旬)
毕业生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撰写、修改毕业论文,2026年4月6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4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终稿。
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四、答辩前查重检测(2026年4月中下旬)
毕业生将指导教师、评阅人确认同意后的毕业论文电子版提交到“中国知网大毕业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本科毕业论文的文字复制比须控制在20%范围以内,检测结果合格可进入答辩环节,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同学最迟在4月24日前完成修改并再次提交,每人仅有1次额外查重机会。除查重不合格的情况外,原则上毕业生不再调整论文内容。
五、答辩准备(2026年4月下旬)
2026年4月17日前,毕业生应提交下列文件:
1.毕业论文定稿(电子版+纸质版);
2.查重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3.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填写、签署完毕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意见》(附件2)纸质版。
上述文件,法学专业本科生交由本班学习委员统一提交,辅修法学专业双学位、法学专业二学位的同学请直接交至北综合楼614办公室。
六、毕业论文答辩(2026年5月8日前)
毕业论文答辩应于2026年5月8日前完成,分组名单原则上与开题答辩相同,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另行通知。
法学院将提前拟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答辩流程,科学评定论文成绩(优秀比例不超过20%),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七、终稿查重和毕业论文自查(2026年5月14日至2026年5月17日)
答辩后法学院将组织进行论文终稿查重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记录成绩,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毕业论文为不及格。
同时,法学院还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评定标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等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质量自查。
八、论文内审(2026年5月18日至2026年5月22日)
法学院对通过论文答辩、终稿查重的毕业论文电子版进行内容和格式审核。
九、论文装订(2026年5月23日至2026年5月29日)
毕业生将论文终稿进行打印装订,封皮统一用天蓝色卡纸打印,并将打印装订好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手册》交至法学院。
学院收齐后,再次将学生毕业论文纸质版、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和相关纸质版材料核对无误后交至教务处进行论文抽查工作。
十、结果报送(2026年5月下旬)
法学院于5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论文成绩的系统录入工作。
十一、论文装订(2026年5月23日至2026年5月29日)
法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学生纸质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相关表格和学位决议评定书按照规定进行存档,并根据要求将相关档案及时上传教育部论文抽检信息平台。
十二、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成员
组长:苗鸣宇
组员:柳建龙、焦旭鹏、程捷、王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