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科研育人系列(三)|“贸仲杯”赛后访谈录: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4-06   点击量: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进程中,“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意义非凡。它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织,面向全国法学院校。比赛中,选手模拟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采用模拟商事仲裁形式,以英文为比赛语言 。自2000年创办,已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我校在此项赛事中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类奖项。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王文琛、王祉恒、岑纪凯、马冉高辰、童典乐五位同学,分享“贸仲杯”带来的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与收获。


一、初心凝聚壮志热爱启航征程

Q1: 加入赛队的初衷是什么?在训练过程中对贸仲杯的理解是否发生变化?

王文琛:

我在大二暑期选择参加贸仲杯,主要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系统学习国际商事仲裁知识、提升法律英语能力、积累科研经验和丰富学术经历。经过两届赛事实践,我最初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备赛过程中的三点体会尤为深刻:

第一,法律检索能力直接影响比赛质量。以第二十届贸仲杯涉及的法律问题为例,传统法律数据库的相关资料有限,实体组队员在李靖武同学带领下,通过系统检索航空行业资料,最终查找到了关键的支撑材料,这为我们后续获得第二届Asia Pacific Vis Pre Moot冠军奠定了重要基础。

d1244d76e3787f8f1b832fb4514950f8

987660690fa837f851fa204bf43ddfcc

第二,模拟仲裁庭比赛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在参加比赛前,我预想上场队员有一套“范式”或“标准”,但在参与了数十场正式比赛后,我逐渐意识到每位仲裁员都有自己喜好的风格,找到让所有仲裁员都满意的范式就像找到一部能够适用于所有法域的民法典一样——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因此,我们能做的是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提升庭辩的水平和学习庭辩的技巧。这种努力总会在某次上场时见到成效,就像2023Moot Shanghai第二场赛后,其中一位仲裁员对我们赛队队长王祉恒不吝赞美之辞,称自己非常欣赏她的风格。

fcee78bb8f99429062648c8e47aacb7b

(图为王文琛和王祉恒同学线上辩论)

第三,贸仲杯对我个人科研能力的深远影响远超出我的预料。第二十届贸仲杯的程序问题为我的论文写作带来了灵感,参考其中的热点案例,我撰写的《论〈纽约公约〉中公共政策条款适用的司法审查模式——从涉腐纠纷Alexander v. Alstom案谈起》成功发表于《商事仲裁与调解》2024年第2,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无论是在课题研究还是在法律实践中,在贸仲杯备赛中所形成的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都促使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图为王文琛同学论文:《论〈纽约公约〉中公共政策条款适用的司法审查模式——从从涉腐纠纷Alexander v. Alstom案谈起》)


岑纪凯:

我选择加入赛队,最初是出于对国际商事仲裁浓厚的兴趣以及对专业能力提升的渴望。我希望通过参与比赛,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国际法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深入理解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规则、法律适用以及争议解决的策略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国际法在现实商业纠纷中的运用方式,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我了解到在2022年,法学院代表队代表社科大首次参加VIS MOOT便创造了中国大陆高校近6年来在VIS MOOT取得的最好成绩,成为比赛历史上为数不多曾经进入过VIS MOOT(维也纳)全球64强的中国大陆赛队队伍。这更加坚定了我参加比赛提升自我的决心。

IMG_256

(图为第二十九届Vis Moot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最佳书状提名奖)cc4a4cbb475e1ad5a35fe0867da19f6a

(图为第十九届贸仲杯一等奖证书)

在训练过程中,我对贸仲杯的理解经历了从表面到深入、从片面到全面的转变。最初,我将贸仲杯单纯地视为一场模拟仲裁比赛,重点聚焦于如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随着备赛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贸仲杯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个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模拟场景。通过研究往届案例、分析仲裁规则、与队友们反复讨论案件细节,我开始深刻理解到国际商事仲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商业习惯以及当事人的利益诉求,而仲裁庭需要在这些因素之间寻求平衡,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备赛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之下我们取得了第二十二届“贸仲杯”二等奖的好成绩。

3aab00ddacf1b32b1a3431408eae5c2

092b2551de90f9e882216c70757efbfb

(图为贸仲杯二等奖获奖证书)

二、勇克备赛难关之阻,锻造国际视野之能

Q2: 备赛过程中有无比较困难的时刻?是如何克服的?


王祉恒:

备赛期间确实经历过颇具挑战性的阶段。我们在斩获第2Asia Pacific Pre Moot冠军后不久就在2023Moot Shanghai比赛中失利,团队士气颇受打击。更为严峻的是,作为学校首批获得Vis Moot线下参赛资格的队员,我和王文琛、李靖武、王一婷三位同学当时既要完成高强度备赛的任务,又面临着毕业论文初稿写作、司法考试(王文琛和李靖武甚至在出发前两日参加了法考)等多重压力。由于缺乏出境经验,我们在签证办理环节出现了重大疏漏:没有预留充足的签证申请时间,又因为疫情后国际航班恢复有限,错失了性价比较高的机票预订时机。发现奥地利驻北京签证中心预约名额告罄时,我和王文琛不得不紧急转赴广州递交签证申请材料。过程中,吴老师和王老师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学校行政部门也以极高效率协助我们完成了签证材料的准备工作,最终确保团队顺利获得签证,如期赴维也纳参赛。好在最后,我们也在第三十届Vis Moot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最佳申请人书状提名奖,是那一届Vis Moot赛事中唯二获得书状提名奖的中国大陆高校。

b4ab0e7b8557f9f5f16715c5200186cb

549a18c816cc1c5f50cbe8673c3ed667

童典乐:

备赛阶段是一个坎坷的过程,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memo最后的统稿过程,统稿往往意味着一个个的“不眠之夜”。队伍惯例是在比赛交稿前几天集体办公,优化框架、梳理逻辑,分配各个队员去做Indexstatement of facts、封面等内容。其中格式的调整最为磨人,memo写作有一套精细的从目录、citation到正文,从段落到标题再到字体的格式要求,其格式说明甚至长达数十页,需要不断据此调整,且在文档软件调整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如在index部分需要逐段检视勘误是否段内换行而非普通换行以及案例的引用段落情况的统计等内容,再如标题中小型大写字母以及全部大写字母是否使用正确,又如正文写作部分中标点需放在文中注之后,文中注前需空格,“parties”指代本案时p需大写等等细节问题。总之,尽管统稿的过程充满了痛苦,甚至时常需要熬夜奋战。但所谓“慢工出细活”,一遍遍的勘误不仅使得结构更加严谨、规范,更是对对整个memo的思路逻辑又进行了一遍“地毯式的外科手术”,使得对bundle的理解以及论证的思路都更加清晰、明了。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奋斗、互相陪伴、支持与帮助,永远是我们跨越重重障碍的最大动力和坚强后盾,每当疲惫之时瞥见身边笔耕不辍的战友,心中顿时又充满了信心与力量。

cd70fb5f8b9e4feb0aa6788bac6d6088e49b3bcc0deef8890d7bb6a2151748

(图为交稿前夜的统稿工作)

三、检索凝练思路,文书绽放才华

Q3: 在备赛过程中主要使用哪些检索工具?撰写书状时有无技巧和妙招?


岑纪凯:

案例检索分为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两部分。其中有关CISG的案例,可以通过CISG Online平台进行检索;仲裁裁决则可在威科国际商事仲裁以及相应仲裁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查找;法院判决则需根据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判决文书网站,例如香港的判决可通过香港法律信息研究所(HKLII)获取,而英国的判决则可从英国及爱尔兰法律信息研究院(BAILII)检索。若需根据法条检索案例,推荐使用Jus Mundi数据库,功能强大且使用便捷。学者论述的检索通常通过HeinOnlineLexis数据库完成,这些平台具有丰富的外文学术资源,类似于“中国知网”。

在撰写书状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核心,然后按照问题逐步梳理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案例中的人物关系和法律关系,从而更清晰地排布论点和论据。同时,建议仔细阅读历年优秀书状(best memo),因为一些实体性问题(如CISG的适用问题)是比赛中的常见考点,反复研读这些书状不仅能帮助掌握常见考点,还能有效提升书状写作能力。

Team11 Claimant_00

(图为第二十二届贸仲杯C稿书状封面)

童典乐:

在备赛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检索工具应该是 Kluwer-Kluwer Arbitration,找文献、案例都很方便,直接在检索栏搜索就好。但有的时候速度会慢,可以先做别的。再就是Jus Mundi数据库,检索case非常好用。如果需要检索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案例,还可以访问诸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加拿大地区法院、BAILII 英国法院、Singapore Law Watch等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官网检索。复次,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借助Chat GPTDeep 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相关检索。此外,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如本次比赛中的competence-competence原则,则可以阅读、学习往届best memo的文献案例和写作方法。最后,根据已有的commentary的引注找到相关案例或文献也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关于memo写作,首先,memo需要以IRAC的结构进行写作。我起初认为IRAC结构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仅需按照类似于三段论式的结构不断函摄论证即可,但是写作C稿时才逐渐真切地理解要按照这个结构写好一篇memo其中的复杂、艰辛之处。好在不断磨练、修改后逐渐似乎领悟了一些经验与方法,在后续的R稿的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此外,memo写作需要以最为精炼、简洁的语言表达,对于非母语者往往需要反复地修改句式、调整语序、更替字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是使用“伴随ing”还是使用“to do”句式虽在语法上均能自洽,但当考虑表意重心、语句是否简洁等因素时,则需要一再斟酌。

(图为memo往届赛队队员修改建议批注稿)


四、历练法庭辩思维,磨练心态长才干

Q4: 备赛庭辩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作为庭辩员是如何缓解上场压力的?

王祉恒:

我初任庭辩员、面对队长质询时曾出现近十秒的失语状态。诸如此类的“首秀窘境”或许是每位庭辩员的必经之路。通过总结参赛经验,我认为以下方法对备赛很有帮助:首先需保证高频次地研读赛题材料,深化对案件细节的把握;其次要建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学习优秀队伍的庭辩技巧;再次要通过多次的系统性训练提升应对仲裁员提问的能力,包括定期组织队内模拟、参与友谊赛及训练赛,并在每次训练后结合队友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如调整肢体语言等;最后需调整角色定位,以“仲裁庭的协助者”而非“对抗性的竞争者”的姿态进行陈述。

关于压力管理,对上场队员来说,压力总是有的。扎实的赛前准备和高强度训练是我缓解压力、建立心理优势的重要基础。如果确信自己已经付出最大努力,自责、愧疚等情绪便无从谈起。此外,与亲友沟通纾解、保持适度娱乐活动如追剧、锻炼身体或听音乐等都是就我个人而言十分有效的调节方式。

82e602d3894595760ee1fa288b95d9a11575624dfa9c2cbba8b97cab8c9c58fe

马冉高辰:

首先就是要熟悉稿子,熟悉自己的论证框架,对于主要的争议焦点、有利点、不利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对于仲裁员可能提出的问题制作初步的问题集,把可能用到的回应整理出来以便快速做出反应。此外,把可能提问到的案例以case brief的形式做出来,针对性地回应关于legal basis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应当尽全力守住自己的观点,多方面的思考问题,针对刁钻的问题大胆阐述自己的理解,让仲裁员愿意采信你的劝导。关于缓解压力,我认为上场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能够使我发挥出更好的状态,避免太紧张的方法就是把仲裁员当成你的朋友,想象成他在与你争论一个问题,这样便可以相对平静地输出自己的观点。

1686024ece6f55ba5a717e847b30d10


五、构筑团队协作之魂,共赴涉外法治建设

Q5: 如何建立起与赛队其他成员的默契与配合的?团队精神是怎么建设的?

王文琛:

我参加了两届贸仲杯比赛,经历了从新队员到老队员的成长过程。我认为建立默契最重要的是尝试了解每个人的性格与特长。贸仲杯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比赛,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暑期训练开始就挖掘每位队员的长处,从而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队员:逻辑分析能力强的负责法律争点梳理,检索能力突出的主攻案例证据收集,英语表达流畅的侧重文书润色。此外,团队协作需要兼顾专业分工与情感联结。我们通过定期集体复盘、共享学习资料、组织聚餐等方式增强凝聚力。例如,我们赛队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每逢队员过生日,大家都会一起吃披萨。在两年的贸仲杯参赛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被当做一个“立体”的人来对待,许多一起参赛的队友也成为了我一生的挚友。

a24bc46b64d8f881d0673f7979aeec9f


马冉高辰:

我们赛队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都能够在思路讨论的时候贡献力量,我们好像很自然地就能融合到一起,一起埋头苦干还能不时充满欢声笑语。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程序与实体两个小组经常展开小组会议对齐进度,在我遇见困难的时候实体组组长岑纪凯学长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帮助我完善书状,调整心态。其他队员也在帮我稳住庭辩节奏方面功不可没,我们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工作,我感到特别的幸福。

4e0460bf500326bee9dd0e1c7f74c1e


结语:于国际商事仲裁沃土深耕,为涉外法治贡献青春力量

从最初的招新入队到最终的赛场挥洒,大家通过模拟仲裁的多重历练,不仅将国际法、仲裁法等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也感受到了涉外法治舞台的广阔前景。这里每一次检索、每一次斟词酌句,都见证了队员们对法律精神的孜孜以求;每一场讨论、每一次团队合作,也让法庭辩论艺术迸发出活力与光芒。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里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挚优秀的朋友们。

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在国际赛场上的施展才华、奋勇拼搏离不开法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以及各位老师的悉心培养,也离不开国际交流处临行前的离境安全教育的尊尊教导,更离不开学校与科研处的鼎力相助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资金支持……

愿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始终不忘投身法治的初心,用国际化的视野和严谨的专业素养,续写更多彩的学术与实践篇章,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为涉外法治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附队员简介

王文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级本科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辩论队队长。在校期间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院级“华城奖”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和“新苗计划”。连续两年参加贸仲杯和Vis Moot赛事,获得贸仲杯一等奖和三等奖、Vis Moot全球六十四强和最佳申请人书状提名奖、Vis East Moot最佳被申请人书状提名奖等奖项。20232月,作为上场队员参加第二届Asia Pacific Vis Pre Moot模拟仲裁庭比赛,获得冠军。曾于北京互联网法院、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金杜律师事务所、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在《商事仲裁与调解》期刊发表论文,撰写文章曾获“海仲杯”优秀奖等奖项。

b19bf65db7089963fcfea2cbe2f77c9

王祉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级本科生。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一等奖学金、院级华城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在校期间参与市级大创项目、校“新苗计划”等,担任法律诊所志愿者及学生导员。自2020年起参加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比赛,任3年赛队研究员、2年上场队员及1年队长,获第29Vis Moot全球64强、第2Asia Pacific Vis Pre Moot冠军,Vis Moot最佳申请人书状提名奖和Vis East Moot最佳被申请人书状提名奖各2次,贸仲杯一、二、三等奖各1次。曾于北京汇仲律师事务所、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单位实习。与导师合作(本人二作)在IPRax期刊发表英文文章及翻译各1篇,中文文章获2024年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年会征文二等奖。

ab69422af34ed9b4998a8f89a029635

岑纪凯2024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法学硕士。获AIAC APAC Pre-Moot全球32强、第22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法律职业能力竞赛征文类比赛二等奖、演讲类比赛三等奖,在校期间曾获获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54c4af63ffab975fd609a67b3d04476


马冉高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五育单项“奖学金,院级“华城奖”一等奖学金。获“2023-2024学年校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23-2024学年院三好学生”称号;作为上场庭辩员获第二十二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国二等奖,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英文模拟法庭比赛三等奖;作为研究员获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三等奖。于2024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在科研方面,作为负责人获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铜奖,作为成员完成一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完成新苗计划若干。现任校艺术团街舞队成员,参与校内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元旦晚会等活动。

3319808eb67402573cfec71697f9d22

童典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曾获校级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院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024年加入Vis Moot赛队,随队参赛获AIAC APAC Pre-Moot全球32强、第二十二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全国二等奖。在校期间参与新苗计划若干、负责一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曾任校学生会权益部副部长、班长等学生工作职务。

b63da14c7c816b4da5ab6de03d10925


撰稿:童典乐 马冉高辰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我们